•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杰出校友>详细内容

杰出校友

周惠忠(1959届)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2 15:30:16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惠忠,1959届高中校友。男,79岁,江苏南通人,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5年6月六年制本科毕业。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清华大学助研、讲师、副教授、教授等。2004年退休,后继续返聘至2017年。

周惠忠一生潜心学术,多年来一直在清华大学核能和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的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曾任反应堆装备研究室主任和清华大学稠油热采物理模拟实验室主任。他高度热爱科研工作,真正将整个生命沉浸其中,孜孜以求,笃学不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惠忠的学术生涯果实累累,成就斐然。突出成绩有:

1.承担“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稠油热采”研究课题;

2.承担“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石油水平井钻采成套技术”研究课题;

3.承担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任务——“稠油热采实验室”研究课题,建成清华大学稠油热采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创建了一系列石油开采物力模拟装置,包括高温高压线性模拟装置、真空油藏物理模拟装置、两维油藏物理模拟装置、三维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CO2驱油实验装置等;

4.承担国家“八六三”项目“高温气冷堆”中课题:氦风机和氦技术、控制棒及其传动机构和吸收球停堆系统研究,研制成功的高温气冷堆一回路氦气循环风机、控制棒和吸收球系统已在高温气冷堆上使用;

5.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中课题:氦风机、磁悬浮轴承、电气贯穿件研究。

周惠忠教授及其团队在能源技术研究领域中的突破性成果,攻克了我国能源开采上的诸多技术难题,极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中国能源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其中,由他参与完成的10兆瓦高温气冷反应堆”课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取得了6项创新成果:成功建成世界上首座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世界上首次在反应堆上成功完成严重事故工况下安全性能试验;建成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制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包覆颗粒燃料元件;发明脉冲气动排球装置,掌握了球床堆关键技术,实现燃料元件连续装卸;研制成功全数字化保护系统;自主研制成功主氦风机,掌握了关键氦技术。课题的圆满结项,即10兆瓦高温气冷反应堆的建造,成功将我国带入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

实验室里的点滴突破都可能推动国家社会的巨大进步。周惠忠始终坚持刻苦研究,做一项钻一项,以工匠般的精神埋首耕耘,扎根于既平凡又伟大的科研工作中。有数据记载,1988-2009年,周惠忠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且几乎每一篇论文都被业内学者引用,影响广泛。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周惠忠校友的执着努力为他赢得众多奖项荣誉:

1.国外稠油开采技术译文集,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石油部,1983;

2.稠油热采模拟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1987;

3.电流引电密封结构设计和试验,科技进步三等奖,核工业总公司,1995.5;

4.油藏物理模拟技术,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委,1996.6;

5.氦气静密封试验,科技进步三等奖,核工业总公司,1996.10;

6.氦技术与氦回路,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工委,1999;

7.10MW高温气冷堆实验堆,一等奖,教育部,2000.2;

8.10MW高温气冷堆实验堆,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

从教50余年来,周惠忠校友一直秉持着强烈的教育者情怀,高度具备责任意识,模范履行工作职责,以德修身,乐于奉献,堪为师表。在学生们眼中,他亦师亦友,不光个人学术造诣高,还能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培育他人,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周惠忠校友桃李名满天下,多名硕、博研究生在海内外从事相关工作,承其衣钵,继续为国家和人类作出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