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友心语>详细内容

校友心语

母校老师的爱成为我的财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01 08:15:10 浏览次数: 【字体:
1953届  李吉林
 
    在一中读书时,正值少年。因为家境贫寒,我享受“人民助学金”,寄宿校中,学校供我食宿。朝朝暮暮,一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情,虽半个世纪过去,但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是那样清晰,令我留恋。尤其一中老师深切的关爱,更是沁入我的心灵。我不止一次地说,是老师,让我学会当老师。
 
     1952年,我就读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初中部并入市一中,我们习惯了女校的学习生活,到了男女生共处的新环境总感到有点别扭,原先那种无拘无束的自在劲儿受到一种约束。但是不久,我们发现一中的老师却是那样和蔼可亲,使我们顿觉亲切、温暖。
 
    班主任老师李传椿先生那时正是刚过而立之年的人,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而深沉。听说他是学法学的,从他深邃的眼光,就让我们感到李老师遇事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性思考。他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满含着情感。记得有一次,他讲到动情处,竟流下眼泪,让我们这群女孩子更是感动得泪水簌簌而下。李老师的课常常让我们回味无穷。晚上,在宿舍里,我有时候竟会调皮地学着李老师的语调和动作模仿他上课,逗得同宿舍的同学大笑不已。
 
    李老师十分博学,上课常常引经据典,让我们知道语文课本外的语文。我正是从他的课上,第一次知道了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雨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许多文学巨匠和他们的名篇,使我后来注意阅读这些名家的作品。
 
    李老师教作文特别注重鼓励,常念同学的好作文。我的作文几次被李老师在评讲课上读给大家听。那种心头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用现在的术语来讲,不就是一种成就感吗!李老师批改我们的作文非常细致,不仅有总批,还有眉批。他在我作文本上写的要言不繁的眉批,我现在还记得不少。诸如“起笔不凡”“写得恰到好处”“描写逼真,仿佛让人看到一般”“如此结尾主题鲜明”等等,启示我们从自己的作文中琢磨到写好作文的一些“诀窍”。在我自己当了语文老师以后,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李老师当年如此批改同学的作文,该在灯下熬多少夜。不过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我常常思量,这30年来,我常常把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写下来,累积起来,到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吉林文集》八卷本;在文集出版后,已是古稀之年的我,去年又写了一本40多万字的新书《为了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操作》。我之所以对写作有这样的兴致,有这样的文字功底,其间与李传椿老师在我习作启蒙阶段的影响、导引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很富有哲理。记得那年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游狼山,我们进行爬山比赛,到达山顶时,我们一群人为哪一小队是登山冠军而争吵起来。李老师闻声赶来,他没有板起脸批评我们,而是就我们身边的情景,意味深长地说:“山上山下,天地如此广阔,为这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和这青山绿水协调吗?”说着又转向大家:“狭小的胸襟除了自己是什么也装不进去的。”来到望江亭,李老师眺望浩荡长江许久,然后指着滔滔江水,更是像诗人一样,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看,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千百年来为什么日日夜夜奔流不息,气势如此磅礴?那就因为它追求的是比它宽阔的大海。”听着李老师诗化的语言,让我们领悟到一个人的胸怀与追求会影响人生。李老师诗一般的教育影响着我的心灵,让我也学着老师用热情,用教育的艺术去影响我的学生。
 
    1985年,《光明日报》举行“校园纪事”征文比赛,我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散文,题目是《是教师,也是诗人》,文章的开头就写道:“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老师也是在用心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接下来就具体描写、赞美恩师李传椿先生。
 
    一中的老师从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而是平等相待。有时似乎就是一个大朋友。和李传椿老师住同一宿舍的蒋兆一先生,他也认识了我们。他是教英语的,虽然不上我们的课,但对我们总是十分热情,我们对蒋老师也十分恭敬。以至毕业多年后,偶遇蒋老师彼此依然十分兴奋。谁也没想到蒋老师会是我进行情境教学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感激不尽的恩师。
 
    一次与蒋老师的巧遇,竟影响了我三十多年一步步走向成功。那是文革以后,1978年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发展智力的论文,其中谈到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第2年“五一”节,我与蒋老师一起参加市里的劳模会,见到蒋老师便自然地在他身边坐下,他告诉我,“你写的文章我看了,你训练学生语言的办法我们外语也可以用。”我听了惊喜万分,连忙追问:“那蒋老师,你们外语有什么办法我们也可以用?”蒋老师稍作思考,便告诉我:“外语的情景教学你可以试试。”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情景教学”,我迫不急待地要蒋老师给我介绍情景教学。蒋老师说,我也不能作全面介绍,你最好去看一看这一期《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第二天,我便赶到市教研室,翻开杂志读到蒋老师介绍的那篇文章,我如获至宝。情境教学的探索由此翻开了第一页,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我对蒋老师长存感激之情。在我的著作中都把上面的这一情节写上;去年出的新书,我又特地向蒋老师要一张照片放在书中。
 
    师生亲密无间,是一中的传统。姚端老师是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她胖胖的身材和颜悦色的面容,让我们这一群天天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更是喜欢和她亲热。她经常组织我们开展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以至在初中毕业我们年满15周岁必须离队时,竟然哭了。对少先队深深眷恋的情感让我戴着红领巾拍了初中毕业证书上的照片,成为值得珍藏的记忆。姚端老师培养我们对红领巾,对少先队组织的真挚的情感,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我当中队辅导员时,很自然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因此,我在文革前五次被评为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副校长林弥励亲自教我们生物,她对教学内容精通娴熟,上课不看书,不看备课笔记,把我们紧紧吸引住;下课了,看我们在花草丛中捉蝴蝶,她又走过来,和颜悦色地劝阻我们:“蝴蝶的翅膀沾着砒霜,不能捉。”1953年,我初中毕业,我正在为所欠学费无力偿还,并因此会拿不到毕业证书,母亲也一筹莫展,正当我为此而忧愁时,林校长得知后主动为我交了学费,让我与同学们一起拿到毕业证书。现在我领悟到林校长为我交的不仅是5元钱的学费,更主要的是她维护了一个穷孩子的人格。我永远地感激她!在填写升学志愿时,许多老师关心我,建议我报考普通中学,将来可以上大学深造。但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决定报考师范。老校长赵宝钰先生却特地找我,建议我考丹阳艺术师范,既不增加家庭负担,又进一步发挥我的才能。一个贫寒的学生,初中毕业考什么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这么关心,在当时,我只觉得“老师真好,老师喜欢我”;后来我当上老师,我理解了老师对学生的拳拳之心,是一种何等高尚的师爱啊!
 
    我衷心感谢母校,是母校老师,让我学会当老师;母校老师的爱已成为我今天当好老师的富贵财富。我一辈子感激母校的老师。
分享到:
【打印正文】